to live on

評語


夏志清,中國文學評論家教授
「《金鎖記》是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。」

傅雷,中國文藝評論家
「文壇最美的收穫之一。」

陶傑,專欄作家
「奇怪的是,竟找不出一個真正貼切的詞去形容張愛玲本人。單下一個「才女」的評語,未免太過輕薄;再說甚麼舊上海的風華,又太俗調;或者要將她定為近代著名的女作家,則太古板;張愛玲便是張愛玲,她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傳奇。」

梁文道,傳媒工作者
「張愛玲有一點很有意思,就是她的世故令人吃驚,你甚至會覺得這個人到底有沒有年輕過呢,為什麼十幾歲的小女孩寫的東西好像已經看破了人和事。」

董橋,作家
「至於張愛玲,我真覺得她好,她好在不怕把她自己全部擺進作品。她是一個現代人,同時又是三十年代的人,那是我最懷念的時代,她把自己那個時代完全放進她的書,她的文章,她的每一句話裏。她又是個天才,不是因為她的小說佈局好、故事好;不是,而是她的文字好。她能夠在某個地方巧妙放進一個靈敏的觀察,很平易簡單的就寫出來了。你看的時候簡直想哭,為甚麼會有人看到這個東西?」  

廣州《新快報》
「看到焦媛在臺上一步三搖、搖搖欲墜的肢體擺動時......讓一位弱勢女性在壓抑之下其內心的掙扎與扭曲一覽無遺。」  

上海《晨報》
「《金鎖記》在上海的首演令觀眾震撼;焦媛演繹的“七巧”傳神而極具爆發力。許鞍華乾淨俐落的導演手法,令原著中的季節更替、人事變幻、往事追溯一一呈現,絲亳不顯拖沓。」  

上海《新民晚報》
「從慾女、怨婦到瘋女人,焦媛演得層次分明;她通過抽鴉片煙,顫顫巍巍、聳肩抖手等形體動作,勾勒出一個乾癟的老年曹七巧形象。」  

廣州《南方日報》
「在許鞍華的剪裁之下,《金鎖記》顯得格外精練......安排無不獨具巧思。」  

上海話劇藝術中心 製作人/監製 李勝英
「焦媛塑造的曹七巧非常獨特,非常有個性!」  

to live on
Copyright © 2010 焦媛實驗劇團 All Rights Reserved. 網頁設計:生活創作